近日,由杭州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合作举办的第三届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暨研修班——“艰难时世中的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圆满结束。来自瑞典林奈大学、韩国东国大学、印尼总统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120余位师生学者共聚一堂,线上线下共享学术盛宴。
论坛开幕式由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国际教育学院、哈尔科夫学院院长欧荣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陈礼珍教授致欢迎辞。在英文致辞中,陈礼珍教授对与会的国内外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的校史和发展现状,然后向与会专家汇报了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近年来取得的突破性成绩,并指出在欧荣、单小曦、杨向荣、郭景华教授等人的带领下,我校的跨艺术跨媒介研究、新媒介文艺批评理论研究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次会议涉及“疫情时代跨艺术/跨媒介研究的机遇与挑战”“跨艺术/跨媒介研究与中国”“跨艺术/跨媒介方法论研究”“数字人文研究”等重要议题,在疫情依然严峻的“艰难时世”中,再次彰显了学界同仁无惧困难和挑战的学术热诚,通过交流,也一定会产出更多丰硕的成果。
本届研讨会由专题讲座、学者访谈、高端论坛、分组研讨四个环节组成。专题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程汇涓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的章燕教授作了“西方跨艺术诗学的历史沿革及文本解读”的报告,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现代主义时期跨艺术诗学的发展,并以华兹华斯的《哀歌》为例进行了跨艺术视角的文本解读。欧荣教授从诗歌与绘画、诗歌与音乐、诗歌与多媒体/新媒体、跨艺术跨文化诗歌批评四个方面对当代跨艺术诗学热点进行了分类考察,较为精炼地勾勒出当代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图景。欧荣在结语中指出,要推动跨艺术跨媒介研究的发展,既需要学者综合素养的加强,也需要跨院系、跨学科甚至跨国界的合作研究,这也是本届研讨会召开的意义所在。
学者访谈环节由欧荣教授、陈军副教授以及浙江万里学院的徐长生副教授共同主持。欧荣和陈军就《媒介的模态性》一书的论点及翻译对国际跨媒介研究学会会长Lars Elleström进行了访谈。其后,欧荣和徐长生就《叙事文学的跨媒介性》一书的学术价值和翻译与林奈大学的Jørgen Bruhn教授进行了探讨。这两本译著已列入欧荣教授主编的《跨艺术跨媒介研究丛书》,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高端论坛先后由欧荣教授、杭师大人文学院杨向荣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周洁教授、杭师大人文学院詹玲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韩国东国大学Youngmin Kim教授、上海财经大学Sandro Jung教授、清华大学颜海平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谭琼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凌逾教授、杭师大人文学院单小曦教授、东南大学朱丽田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陈惠副教授分别就数字人文、广告与文学、音乐舞蹈诗、摄影与绘画、新物质主义与跨媒介研究、诗歌与书法、考现文学、诗歌与绘画、跨文化戏剧改编等主题发表主旨报告。
在分组研讨环节,与会者分成5个小组就会议的相关议题宣读论文,交流和研讨。闭幕式由外国语学院郭景华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孙立春教授分别致闭幕词。洪教授指出,在文艺创作从形式自律走向跨界的时代背景下,跨艺术跨媒介研究正当其时。孙教授对与会专家的支持、与会师生的积极参与以及会务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整场研讨会学术氛围热烈浓厚,与会学者和研修班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期待第四届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