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初心使命,常学常新,常悟常进。金秋时节,随着国际学历生、语言生入学、分班、换班等工作的顺利完成,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学工作进入稳步进行阶段,教研室适时开展立德树人专项活动,通过教工党支部书记上党课、警示教育、榜样学习、育人工作专题会、小组谈话、个人谈心、新老交接等形式讨论并强调学院关心关爱国际学生的优良传统,教师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示范作用,教学、育人双肩挑的教育情怀。教研室还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我要当老师》等教育电影,旨在进一步激发老师们立德树人的动力和活力,打开和丰富老师们开展育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摘录老师们的部分体会。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孙恒的故事,从叛逆少年到优秀教师的蜕变,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受高老师启迪而成长起来的青年。在孙老师的课堂中,他不仅传授知识,更用心感受每个学生,以高老师为榜样,救赎迷茫的灵魂。他鼓励轻生的何睿追寻航天梦想,帮助神仙校园贷的女同学找回自我价值。孙老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思政课的真谛,让我们明白,教育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这部电影让我们深感人生中总有那么些人,他们如灯塔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陈珏
《我要当老师》是第一部以思政课教师为题材的影片,也是让众多教师透过影片,看到自己,把师生相处过程中的难题坦率而又幽默地呈现了出来,指引着每一个师范生怎么成为一个好老师,更引导着每一个青年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立德树人”是教师终极目标,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在实现这一目标中时刻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树立好道德典范,才能在学生面前有威信,为学生带来正向的模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培养学生是长期的浸润,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何侨棠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就要有高尚的师德。而作为一名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德行,成为学生的榜样,也成为一名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留学生面前我们代表着中国形象,所以永远不能忘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我们要立足于课堂,将中国的传统美德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他们更加能够融入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我也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以立德树人铸就新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
——李泊洋
“亲其师,信其道”,“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一位好老师可以影响许多学生的一生。我5岁上学前班,上课的时候睡觉,语文杨老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我披上。我脾气不算好,但从没对学生发过火,儿时的场景一直都是我的灭火器。我的初中班主任吴老师把“流氓中学”的半数学生培养进了重点高中,她是英语老师,我们班现在有十位以上的同学的工作跟英语有关。最近很网红的倪文尖老师曾是我的现当代文学老师,2003年他就开始反思中小学语文教育,以前把写论文的时间用在培养我们这些未来的语文老师身上,现在把论文写在B站影响更多师生,除了高超的文本细读能力,倪老师有句话对我影响至深——“你们走进学校就能看到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要跟你们一辈子的”。我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何其幸运!我也努力以他们为榜样,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当好留学生们的“中国妈妈”。
——李雯静
作为一名留学生中文老师,看完《我要当老师》这部电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老师对学生们的那份执着与关爱令人动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场用爱与责任铸就的旅程。
在我的教学中,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我也肩负着传播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重任。我要像电影中的老师一样,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因材施教。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留学生们爱上中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勇敢前行。
——刘靖怡
电影《我要当老师》讲述了高校思政青年教师孙恒在前辈们的关怀下确立了“要当老师”的职业理想,经历了从“靠近光”、“成为光”到“发散光”的人生历程。影片描述了孙恒在班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如何一一克服的过程,他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
作为从教二十几年的教师,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段鼓励的谈话,一堂堂精彩的授课,使学生能感受到中文的魅力,了解中国的文化,进而成为中外之间的友谊使者和桥梁。艾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我们与学生之间的缘分,就是一场互相成就的遇见。
——罗春英
《我要当老师》是一部关于教育梦想和奉献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孙恒在成为一名教师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感动人心的故事。孙恒在面对教育中的种种困难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对教育的热爱,最终克服了种种障碍,实现了他的教育梦想。
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坚信,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事业,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三尺讲台上,我定会用行动践行“我要当老师”的初心,用热情播撒希望的种子,紧随优秀教师的步伐,以仁爱之心教书育人,以大爱精神立德树人,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莫晓蕾
电影《我要当老师》通过青年教师孙恒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们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电影也传递了教育工作的魅力和价值。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而身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同时还担任着推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努力做好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推广大使。
——童爱云
观看《我要当老师》后,我深受触动。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教育的力量与伟大。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引领,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动力,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同时,影片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要学习影片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榜样。
——伍晨辰
这部影片十分打动人心,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的人格的塑造。“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也告诉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也激励着我们广大教师要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地奋斗。
——肖满
观看《我要当老师》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教育梦想的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汉语老师也应该如此,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是立足之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专业之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认知,成为更优秀的汉语老师。
——徐煜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是学生模仿的重要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需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出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道德的标杆。
融合德育于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如通过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科学实验等,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诚信、责任、勇气、创新等价值观,使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成长背景。教师应尊重这种多样性,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自身的潜能,同时培养自尊自信、坚韧不拔的品格。
鼓励实践与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奉献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内化社会道德规范。
——杨颖
身为一名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育的力量在影片中得以生动展现,它能够改变命运,塑造人格,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内心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实践,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一定能够改变更多人的生命轨迹。
——姚海玲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个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育要有情怀,要有始终亢奋的激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比喻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像技艺高超的厨师一样,使教育教学如盐在肴、化于无形,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身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我们更加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我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
——张敏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深知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会以德为范,尊重文化差异,用言行感染学生。注重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结合,如讲“助人为乐”时分享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养留学生品德,为他们的求学路点亮明灯。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人才,成为文化交流使者,传播友好与智慧。
——祝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