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中国国情教育地方特色系列教材《潮涌浙江》(暂定名)定稿讨论会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凌芸、陈珏副教授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浙江八所高校的留学生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骨干教师,同时邀请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文化广电与旅游厅、浙江广电集团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会,从文化宣传、出版规范等多维度建言献策,为教材内容的严谨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筑牢质量防线。
《潮涌浙江》(暂定名)作为聚焦浙江地域特色的国情教材,自今年3月启动编写以来,已历经组建专业编写团队、敲定教材整体大纲、开展教材初稿研讨等三轮集体商议,本次定稿会是教材编写工作的关键收尾环节,旨在通过充分交流实现内容的精准审核与细节校正,期待各位代表畅所欲言、凝聚共识。
会上,各高校代表结合会前交叉审稿的细致建议,围绕教材编写中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针对内容取舍,重点梳理了浙江地域特色与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结合点;针对地域特色呈现,探讨了如何更生动展现浙江“数字发展”“科技创新”“江南文化”等核心标识;针对结构版式,提出了符合留学生阅读习惯的优化建议,确保理论知识与案例解读的平衡。
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访问教授程爱民教授最后做总结发言。他强调,国情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潮涌浙江》(暂定名)需以“全面、系统、客观”为原则,既要展现浙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独特优势,也要传递如诗如画的江南文化风情,用正能量勾勒“潮涌浙江”的生动画卷。 同时,他针对教材落地提出关键建议:国情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需推动“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教材中的“拓展题”可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实践”的模式,让留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浙江乃至中国发展的认知。
会后,徐凌芸书记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吕君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达成了共识,为学院今后的发展道路开拓了新的思路。